二桃杀三士

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侍齐王,皆勇猛异常,但居功自傲,不讲礼仪。晏子视为祸患,建议景公杀之。景公担心武力无法制服,于是晏子让齐景公赏赐二桃,让他们论功而食。公孙接以曾搏击野猪和幼虎拿得一桃,田开疆曾引兵退敌亦拿一桃,古冶子陪景公渡河,曾斩鼋除怪,自持功高,拔剑而起。田开疆和公孙接说:“论勇论功,都比不上你,拿桃不让,是贪心,不敢自杀,是没勇气,因而都退还了桃子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生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不死无勇,也自杀了。

二桃杀三士,杀人的不是桃而是尊严。​

貌似古人很傻,为了一个桃子而牺牲生命实在不值。然而,二桃杀三士的事情,如今也在天天上演,弄一个什么奖、评一个什么职称、选一个什么先进,把人玩的团团转。

然而​二桃杀三士只对士有作用,对于躺平的小白兔没什么用。

“二桃杀三士”被有心人称为历史上三大阳谋之一,讲的是齐国名臣晏婴(晏子),巧设奇计,用两枚桃子就除去了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位齐国勇士,整个过程离奇血腥,杀人于无形,让人叹为观止。

但看完之后,难免心生疑窦:晏子除掉有功于国于君的“齐邦三杰”,动机真的是因为私怨?区区两枚桃子,就能杀掉三位力拔千钧的勇士,是否天方夜谭?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剖析,这件两千五百多年前,由两枚桃子引发的血案。

一、晏子因私怨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最早见于《晏子春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为此,晏婴向齐景公进谏道:“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遂和齐景公商定赐三士二桃,论功食桃,引三人相争内斗,最后纷纷自刎。

在《东周列国传》 《喻世明言》中,也记载了三人挟功恃勇、简慢公卿,视君臣如同草木,景公面前,尝以尔我相称,对晏婴也多有恶语相加。但并未明确提及晏婴是为泄私愤,谗言陷害。

从晏婴生平来看,不管是崔杼评价:“(晏子)民之望也,舍之得民”;还是两度婉拒景公的封赏(一次是六十余城、一次是翻新旧宅);还是出使楚国,面对三次侮辱,晏婴都冷静沉着,巧妙应对,时刻以齐国国格和国威为先,晏婴都不像是个泄一己私愤而妄杀国之大将的人。

而对于晏婴的品行功绩,世人也赞誉有加:孔子“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太史公“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苏轼“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所以说晏子因私怨杀人是站不住脚的。即便有,也是表因,结合当时史实背景,除去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的真实动机,非是“为私”而是“为公”:

一、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藐视皇权,历史上这类臣子大多都难善终;

二、三人意气相投,约为兄弟,时常一起出入,武将抱团,在任何朝代都是取死之道;

三、当时田氏一族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邀买民心,厚施得众,势大难制,已伏移国之兆。“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晏婴深感忧虑,对叔向说:“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於民,民爱之。”为此晏婴曾数次进谏景公,采取措施防范田氏,但收效甚微。而三人之中田开疆又属于田氏宗族,其余两人与其交好,如果一旦倒向田氏,怕不是下一个南宫长万。

所以,“二桃杀三士”的真实动机,纯粹是出于稳固统治的政治目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没有桃子,还会有栗子、李子….国家利益目前,不管是勇猛无双、万人难敌,还是于国于民,大有功勋,威胁到皇权统治,那就容不得你。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二、“二桃杀三士”是否荒诞?

以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当然荒诞。但如果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受桃,是无勇也”,这也是公孙接的原话,也间接代表了三人的观念。争的不是桃,是功劳、是荣誉、是君主的认可,也是士族勇者的尊严。

春秋那个时代,荣誉重过安全,责任重过生命。青史之中,为荣誉、信念而死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没必要纠结桃子的事,放到现在,将桃子换成升职名额、职称,一样争得“满面桃花”。

而且真正厉害的哪里是桃子,是人心。

晏婴算准了人心,摸准了三人性情,“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不知谦让,必然内斗相争。那为啥是两个桃子,而不是一个呢?这涉及人的心理,一个桃子证明的是谁最好,两个桃子证明的是谁最差。单独的羞辱比单独的奖赏,更为致命。对三个以勇武自傲的人,如何受得了这份屈辱呢。

这就好像公司发项目奖金,一个人表现最出色,独得奖金,其他人心里羡慕嫉妒,还能抱团安慰。可如果所有人都有,就一个人没有,换做是你,会不会心态炸裂?

所以当使者把桃子送到后,公孙捷、田开疆相继夸功,拿走桃子。一个没有的古冶子大动肝火:“我下河行进九里,斩杀大鳖,救下了国君,论功劳,你们俩能有我大吗?还不把桃子放下!”说完拔剑而起。公孙捷、田开疆道:“功劳勇猛都不及你,还贪婪不知谦让,活着还谈何勇武?”羞愧自刎。古冶子见此情形,说:“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言罢也自尽了。

“二桃杀三士”,杀人的从来不是桃子,而是那时古人心中的争、贪、耻、义,是今天渐行渐远的舍生取义、君子之风。

或许晏婴当时也只想借此计,分化离间三人,却不想三人重义重节至此,这也是一种“失算”罢。

最后借用一位网友的话:晏子洞悉人心、一击致命的精巧谋略值得借鉴;三士的冲动莽撞和有勇无谋,当引以为戒;而三士的这种为荣誉而死的气节,事实上也值得肯定。

昔仲尼,师项橐

《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tuó,古圣贤,尚勤学。”后世尊项橐为圣公,山因而得其名。

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尝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尽兴观赏。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项橐。子路见状,停车呵斥,但项橐还是不动。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

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

赵人乞猫

明·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虽然善于捉老鼠,但还会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几乎没有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十分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何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你不会懂的。我们怕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啃)穿我的墙壁,损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要不吃鸡就罢了,这距离我们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何要赶走猫呢?”

轮扁斫轮

《庄子》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  ,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易经”利建侯”什么意思

《易经》六十四卦中包含“利建侯”的卦共有2个:“水雷屯”、“雷地豫”,历来“侯”翻译为“诸侯”,也有人提出“靶子”的新论。

《说文解字》中说“矦,春饷所射矦也”,意思是“靶子”。《诗经》中也有“终日射侯”、“射有张布谓之侯”等皆为“靶子”之意。由此可见,“侯”的原意确为“靶子”。“侯”在商周时的是爵位之一(公侯伯子男)。在古代天子会同诸侯贵族,每年春季要举办一个大的射礼,那时称为“乡射礼”,相当于现在的阅兵比武仪式,当有人射术特别精彩时,天子往往会当场封爵。

因此,将这个词翻译为“建功立业”并没有错,不过,兼顾“靶子”的意思,翻译成类似于“确定远大目标”之意似乎更准确一些。

帝范

李世民

帝范序

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赐夏禹之功。丹字呈祥,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

继续阅读“帝范”

林肯第一次就职演说,现在读起来仍有启发

同胞们:
我们的国家,连同她的行政机构,都属于定居其上的人民。任何时候,他们只要对现政府感到厌倦,便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改造政府,或使用革命的权利推翻政府。我知道许多德高望重的爱国公民希望修改国家宪法。我虽然没有提出修改宪法的具体建议,但是我完全承认,在这整个问题上,人民有权按宪法规定,以上述两种方式去行使他们的权利;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并不反对而是赞成给予人民公平的机会去行使这种权力。
……
最高行政长官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并未赋予他任何权力订立分裂各州的条件。如果人民愿意,他们可以确定这样的条件。但最高行政长官本人无权过问此事。他的职责只是接任管理现政府,在卸任时把政府机构完好地移交继任人。
人民是最公正的,我们为什么不对这点抱有最坚定的信心呢?在世界上,我们还能对别的什么寄予同样的或更大的希望吗?在目前南北分歧中,难道哪一方不坚信公理在自己方面?倘若掌握永恒真理与正义的万能之主站在你北方一面,或站在你南方一面,那么美国人民这位伟大的法官必会作出裁决、将真理与正义判与该方。
同样还是这些人民,他们明智地规定了我国的政体,使人民公仆的权力十分有限,不能为非作歹;他们还同样明智地规定了每隔一段很短的时间,使可将这极有限的权力收回自己手中。
只要人民保持道德情操和警惕戒备,任何行政管理人员,纵使极端腐败或愚蠢,亦不能在四年的短期中对这政体造成严重损害。
全体同胞们,请你们冷静认真地把整个问题考虑一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因花费一点时间而失去的。如果有一个目标,促使你们在头脑发热时匆忙地采取了某些不经过深思熟虑是绝不会采取的行动,那么时间稍加拖延这目标就得不到实现了;但是,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不会因时间拖延而得不到实现。你们当中有人不满未能改变旧宪法,更主要的是未能改变由你们自己根据旧宪法制定的各项法律。而新组成的政府即使愿意,也无直接权力去修改宪法或法律。就算承认在争论中,不满现状的人是正确的,仍然没有任何理由急促行事。上帝从未弃我们这得天独厚的国家于不顾,解决我们目前困难,依然是聪明的才智、爱国的热忱、基督徒的虔诚以及对上帝坚定的信赖。
不满现状的同胞们,内战的命运掌握在你们手中,而不是我的手中。政府不会攻击你们。如果你们不主动进攻,就不会引起冲突。你们没有对天盟誓要摧毁这个政府,但是我却要最庄严地宣誓“维系、保护和捍卫”她。
我不愿结束我的讲话。我们是朋友,不是敌人。我们一定不要彼此为敌。虽然我们会感情冲动,但亦不要反目成仇。那神秘的记忆的心弦将把每一个战场和每一个爱国志士的坟墓同我们辽阔国土上每一颗跳动的心和每一个温暖的家庭联结起来:我们善良的天性必将再次拨动这根心弦,使联邦团结的大合唱响彻云霄。

成功的条件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

真是很有道理,一个好的家庭背景可以少奋斗几十年,能把握社会大环境,相时而动。“风水”,我理解的是你有没有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客观条件。积德,就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读书,就是要自己充实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厚积薄发,来弥补命、运、风水的缺陷。

腾讯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