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有高三学生庆祝“解放”的活动。我非常佩服这些学生的勇气。当年我对高考抱有较高的期望,对高考还有淡淡的恐惧,没有心思搞这些庆祝活动。高考结束后,心理上就抵触和高中相关的东西。这是某高中高考结束后摔书的场面(本来自网络),真是壮观。
高中阶段应该是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这段时间应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读些书,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我的经历为例,从小学(我没有读过学前班)开始就开始成绩排名,当然了,小学成绩还是比较突出,也没有什么其它的顾虑,这段时光还是比较轻松的。上了初中开始,要考虑考高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排名,我虽然也拿了不少奖,但是每次名次的波动都会感到有些压力啊。上了高中,每天6点起床,十点半休息。高一一年,相对还轻松,到了高二开始每周末都要考试,上午4节课连着两场考试。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实在,老老实实的坐在那做题,一上午下来头昏脑涨,两眼昏花,,可是下午还要继续,就这样度过了两年。坐的屁股都不愿再坐在板凳上面。以致我曾经发誓以后不从事坐板凳的工作。
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然而在“仕”之后,还有几人再做学问?学只是为了仕,达到目的后,所有的一切都抛在脑后。那些贪官污吏不也是曾经读圣贤书的吗?高考结束,便成了解放。考上大学后,终于可以逃离这种生活,此时心不是死了就是空白或者已经扭曲了。之后还能做些什么呢?苏紫紫能考上北京名牌高校,高中肯定也是非常努力的。然而她做了些什么呢?连自尊都不要了。药家鑫连对生命的一丝敬畏之心都没有,怕受到来自农村人的纠缠,竟然把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妈妈连捅八刀致死。几十年的学校生活教给了他们什么?培养出来这样的学生能担当社会主义接班人吗?到底是高考选出来的“人才”有问题,还是后续的大学毁了一个人才?
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总结近20年的学校生涯,一直是在背,而非是在思考。记得初中的时候,其中有一节物理课是高压输电。高压输电要提高电压,降低电流,这样才能减少在输电过程中电线上的热损耗。初中物理也就是学过欧姆定律之类简单理论,我发现这个矛盾后问老师,老师没有说这种问题问得好,而是说这种问题不考。家在农村,除了老师之外家长更回答不了。当时也没有网络,可以上午查一查。我上了高中学习了其他知识,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上了大学后老师、教授都提倡要发散思维、多提问题,这都是废话。往往课堂都是死气沉沉。为什么呢?因为在培养好奇心和思考能力的时期,思想被禁锢,就像从小生活在笼子里的小鸟,长大了再放出来,说实话连生存都是问题。就像郑强教授所说,从小学到大学是一整条流水线,学生已经被搞坏了,到了大学也不可能再能做出什么成绩来。还有些学生沉迷网游,你不能说这些人不聪明,这些人不努力,他们原来都是好的。大学以前的教育和大学到以后的评价标准不一样,通过高考把一些“差学生”拒之门外,然后再在“好学生”中挑选具“差学生”特性的学生。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先把好人排除,再在瘸子里面选将军!所以我们有很多奥赛冠军,然而到最后真正成才的有几个?这种被迫式的接受,反而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考试或者竞赛都是为了应付别人,而非是追随自己的兴趣。包括大部分职业运动员,运动本来是一种消遣和强身健体的方式,但是运动却成了取悦他人的谋生手段,有些运动项目对身体还有危害。
老师们、专家们,你们看到这张照片有何感想?是时候做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拯救孩子们未来的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