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困扰千年的治国难题

摘自人民网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0911/c172318-22878833.html

前不久,一场中国式“钱荒”吸引了各方的关注。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事实上,钱荒在我国早已存在了几千年,成为困扰南朝、唐宋、明清等封建统治者的大难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这是最原始的金属货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确立了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它们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继续阅读““钱荒”困扰千年的治国难题”

发生在南朝梁的钱荒

(南朝梁)武帝末年,都下用钱,每百皆除其九,谓为九佰,竟而有侯景之乱。及江陵将覆,每百复除六文,称为六佰。识者以为九者阳九,六者百六,盖符历数,非人事也。

“除”字理解有点困难,一般有去除、清除之意,但是“每百皆除其九,谓为九佰”这里应该是剩余的意思,一贯原是一百枚铜钱,武帝末年一贯只有九十枚铜钱,侯景之乱后一贯只剩六十枚。即发生了钱荒。结合后文,“识者以为九者阳九,六者百六,盖符历数,非人事也。”意思说以九十当百,国祚90年,以六十当百,国祚就只剩60年。南朝梁从502到557,享国56年,接近谶兆六十年。

不是买了学区房才能享受优秀的教育

在孔子之前,受教育是贵族才能享受的特权。孔子虽然出身贵族,但是认为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被尊为”万世师表“。

近些年,当我们还没开始卷学区房的时候,麻省理工等世界著名高校在2000年左右就发起了公开课项目,之后各大名校纷纷响应。世界名校不再遥不可及,只要对知识充满求知欲,麻省理工、哈佛、牛津时刻为你敞开大门。不必买学区房,就能享受一流的教育,这不正是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实践吗?

继续阅读“不是买了学区房才能享受优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