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油腻男人标准

第一个特征是贪。当你身边有个人特别喜欢贪小便宜,什么东西都跟你斤斤计较;当一个政府官员心里想的就是贪污人民的财产;当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结婚想的就是这个男人的钱;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结婚想的就是女人的美貌而看不到她内在的美好……所有这些行为都是贪。恨不得全世界的好东西都是自己的,所有的坏东西、坏运气都到别人那边去,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贪,我们在座的,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只要遇到这样的人就要避而远之,因为他们实在太猥琐,太油腻了。

继续阅读“油腻男人标准”

徙木立信之我见

读到毛主席19岁时所作《商鞅徙木立信论》,大为震撼。徙木立信的故事中华儿女耳熟能详。19岁的毛泽东从中看出国民之愚,并感叹执政者为推行改革之煞费苦心。青年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有执政者的大局观,正如评卷老师评语所说“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是有功于社会文字”。

青年毛泽东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站在执政者角度看待徙木立信,有此感叹。而我作为一普通国民,立场角度不同,格局囿于所见,自然有不同感慨。

我认为国民并非因为愚而必须通过徙木立信的方式才能接受变法,而是因为当时社会混乱,鱼龙混杂,朝令夕改司空见惯,曾经多次因轻信而上当。于是产生了免疫力,遇事先观望,宁可不要50金,不要招来杀身之祸,这是一种明智的自我保护。

几千年过去了,如今社会许多方面仍是真真假假,鱼龙混杂。身为普通国民,凡事都要仔细甄别,倍感疲惫。如今即使徙木未必可信。例如,淘宝、直播带货等,假货横行,以次充好屡见不鲜。即使“各证齐全”,价位合理,到手也未必真货。

我希望社会再也不需要靠徙木来立信,大家都坦诚相见,好就是好,次就是次,信息公开透明,“明码标价”,按需交换,童叟无欺,再也不必靠练就“火眼金睛”自保,这样简简单单不好吗?我想在不远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一定会成为现实。

槜李之战

当时伍子胥、孙武俱在,正面对决越国如以卵击石。勾践自杀式袭击,竟奇招致胜,纵然是兵圣的孙武也阴沟翻船。

勾践见吴军阵势严整,命令敢死队冲锋,为吴军擒获。再次组织敢死队冲锋,又为吴军所擒,而吴军阵势仍然岿然不动。勾践见二次冲锋不能成功,另派罪人排成三列,各持剑注于颈上,走到吴军阵前说,现在吴、越二君交兵,臣等违犯了军令,在君的队列前面行为不果敢,不敢逃避刑罚,谨敢自首而死,于是都自刎而死。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突然进攻,大败吴军。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他的脚趾。阖闾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距槜李仅七华里。阖闾临终命其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

槜李之战,虽然以吴败越胜告终,但当时吴国领土广大,兵强马壮,实力远超过越国,越并不是吴国的对手。然而,越却战胜了吴国,这就教育了吴国的执政者,要争霸中原,必先灭掉越国,以扫除后顾之忧。由此又引发了吴越夫椒之战。

文摘

心想事成,心里想的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政府决策的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工商部门的协助下,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各界朋友们的支持下吧,在各位邻居的帮助下,特别是在钱快书同志的努力。

就这么点儿事儿,有一就有二,有点就有面儿,能打一个车就能睡一块儿。

继续阅读“文摘”

什么是领导

领导应该有工作能力,能让代理大部分人获得既得利益并感到满意,当广大人民信赖领导时愿意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由领导来行使,并由领导来管理他们的生活,左右他们的生活,就像投资人愿意把权力交由董事会。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随时有权利收回自己的那部分权力。古代的农民起义和武装革命就是因为大部分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权力代理人不满意,推翻其统治而选择新的符合广大人民意志的代理人。

我为什么被别人左右?有三种情况:

一、少数人。少数服从多数,你被代表多数人利益的代理人约束,例如,犯罪分子。

二、默认。人一生下来,默认你认同现在的代理人。除非你选出新的代理人。

三、代理人滥用权力,而被代理人不作为甚至纵容。

怎样不被被人左右?

一、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代理,严格监督代理人,对滥用权力者要严惩,随时准备更换代理人

二、自己成为别人的权力代理实施者——领导

怎么样成为领导?

要想成为领导就要让被代理人满意,让被代理人信赖,放心的把权力交给你行使。

腾讯云图